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21-三体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  学位论文  

  • 编号:
    899b8984-9edb-4886-bbaa-82c8de9f5745
  • 作者:
    鲍如蓉
  • 学位授予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
  • 作者单位:
  • 学位:
    硕士
  • 学位授予年份:
    2008
  • 中文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短串联重复序列;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
  •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扩增特异性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方法用于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及18三体综合征(18 trisomy syndrome),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应用并且稳定、简便、准确性高、且快速的产前诊断方法。 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扩增位于唐氏综合征关键区域(Down’s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DSCR)内的STR位点D21S11、D21S1411、D21S2039,以及18号染色体上的STR位点D18S1002、D18S535。PCR产物用Beckman coulter CEQ8000测序仪进行毛细管电泳,结合Genescan软件分析结果并计算计算峰面积比值,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比较。 结果:在106例标本中,经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的结果均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其中正常核型的杂合体样本显示荧光强度相同1:1的双峰,而纯合体样本显示为单峰。各个STR位点双等位峰峰面积比值的范围分别是D21S11 1.1-1.2;D21S1411 1.3-1.5:D21S2039 1.0-1.1;D18S1002 1.0-1.1;D18S535 1.0-1.4。唐氏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样本显示荧光强度(Fluorescent intensity)为1:1:1的三等位峰、典型的2:1的峰或单峰。各个STR位点双等位峰峰面积比值分别为D21S111.4-1.9:D21S1411 1.5-2.0;D21S2039 1.3-1.6;D18S1002 1.1—2.1;D18S535 1.6-1.9。正常组和病例组的峰面积比值经秩和检验(The Wilcoxon rank sunl test)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简单、快速、用途广泛等优点,可用于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不仅可以根据毛细管电泳结果所显示的峰的个数对样本进行诊断,而且本研究得到了正常组与病例组峰面积比值的范围,能够更明确地诊断出18三体和21三体样本。同时如果结合父母的样本不仅可以判断多余染色体的来源,还能够推断染色体不分离是发生在减数分裂一期还是二期。

    收起
浏览次数:84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84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