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儿童中、上胸椎可容纳椎弓根钉直径临床研究  会议论文  

  • 编号:
    d9b66fc6-9a68-4492-b2da-b702abad8b40
  • 作者:
    解京明;王迎松;张颖;赵智
  •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
  • 语种:
    中文
  • 会议名称:
    第7届长征脊柱外科学术论坛
  • 会议地点:
    上海
  • 分类号:
    R68;R73;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儿童脊柱畸形矫形术中,中、上胸椎可容纳椎弓根螺钉直径.方法:2004年3月~2008年3月期间,对32例特发性及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儿(年龄为6~12岁,平均9.2岁),均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后路矫形固定.术前所有患儿均行手术节段平行于椎弓根CT薄层扫描(层厚=1mm),并测量椎弓根横径.术中置钉时,在确保钉道完全位于椎弓根内的基础上,结合术前测量值,逐渐增加螺钉直径,体会不同直径螺钉置入时手感的差异,据此确定螺钉直径.术后复查CT评价各螺钉位置,随访观察内固定稳定性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中、上胸椎(T1~T8)共置入螺钉206枚.其中,T1为12枚,T2为36枚,T3为26枚,T4为22枚,T5为25枚,T6为23枚,T7为30枚,T8为32枚;186枚椎弓根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90.3%);内壁穿破6枚(2.9%),外壁穿破14枚(6.8%).置入螺钉直径为4.5~5.5mm,达术前CT测量值的140.2%±19.2%.术后所有患儿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并发症.随访6~36月,平均18.4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变形、断裂、拔钉发生.结论:通过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儿童中、上胸椎疾病是安全而可行的;术中在确保螺钉轴线完全位于椎弓根内的基础上,儿童中、上胸椎可容纳较大直径螺钉;而螺钉最适直径的选择需结合术前CT测量结果和术中置钉手感共同确定.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解京明,王迎松,张颖, 等. 儿童中、上胸椎可容纳椎弓根钉直径临床研究 [J].第7届长征脊柱外科学术论坛,2011:227-227.
  • APA:
    解京明,王迎松,张颖,赵智.(2011).儿童中、上胸椎可容纳椎弓根钉直径临床研究 .第7届长征脊柱外科学术论坛:227-227.
  • MLA:
    解京明, et al. "儿童中、上胸椎可容纳椎弓根钉直径临床研究" .第7届长征脊柱外科学术论坛(2011):227-227.
浏览次数:5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5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