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
[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3]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ICU
[4]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5]浙江医院ICU
[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
[8]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
[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
[1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
[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
[1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1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ICU
[14]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
[15]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16]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
[17]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三科
[18]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
[19]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诊部
[20]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房SICU
[21]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22]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24]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25]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6]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
[27]未知
重症超声是在重症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超声技术,针对重症患者,以问题导向的、多目标整合的动态评估过程,是确定重症治疗,尤其是血流动力学治疗方向及调整精细治疗的重要手段
[
1,
2,
3]
。重症超声不同于传统的诊断超声,实施者和影像结果解读者均为重症医学专业人员,以评估脏器及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病因学为核心,以重症医学诊疗思路整合上述临床信息,床旁实现即时诊断和滴定治疗、评估疗效以改善患者结局
[
4,
5,
6,
7,
8,
9,
10,
11,
12]
。但应充分认识到重症超声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传统超声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重症医学赋予了超声技术临床应用新的内涵,重症超声是传统的技术,新的应用方法。重症超声具有以问题导向为基础、实时实地、多系统整合、多目标流程化实施等特点。2016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超声专家共识"针对重症超声的理念、实施与应用提出了共识性建议。值得强调的是,重症超声的客观准确评估与实施需要超声图像获取的标准化,需要建立重症超声的技术规范及流程化方案;同时,重症医学专业医生接受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更需要相应的规范。建立技术规范是重症超声质量控制与持续提高的根基,为未来拓展建立详尽的重症临床应用规范创造重要条件。